当前位置: 主页 > 产经 > 详情
“亿元罚单”的背后:上海银行“失去”的三年 世界要闻

来源钛媒体   2023-05-16 18:10:58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文 | 胜马财经,作者 | 李察,编辑 | 欧阳文

胜马财经获悉,4 月 28 日,因违规办理内保外贷业务、虚增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量等 8 项违规,上海银行被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市分局警告并罚没 9854.4 万元。

同时,上海银行金融市场部高级副经理张某、网络金融部资深副主管周某、时任深圳分行运营管理部总经理邓某三名相关责任人,被给予警告并处以 6 万至 7 万元不等罚款。


(资料图片)

同一天,上海银行公布了 2022 年年报和 2023 年一季报,在备受关注的风险指标上,上海银行今年一季度不良率和上年末持平,保持在 1.25% 的历史高位,而拨备率则从去年年底的 291.61% 下降到了 286.84%,下降了 4.77 个百分点。

这两件事似乎不是同一回事,但某种意义上又高度统一。

对于银行来说,综合风控水平有时就像连通器里的水位,在各个位置保持一致,你很难想象一家银行在开办业务时 " 粗心大意 ",而唯独在发放贷款的各个环节都严格遵循合规意识。

上海银行的风控工作似乎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巨额罚单和 " 欠佳 " 的风险指标

国家外汇局上海市分局网站公布的罚单显示,上海银行共存在八项违法事实:

第一,无结售汇业务资质的分支机构违规办理结售汇业务;

第二,已批准停止营业的分支机构违规办理结售汇业务;

第三,违规向境外个人销售外币理财产品;

第四,违规办理内保外贷业务;

第五,违规办理备用金结汇;

第六,未按规定报送结售汇统计数据;

第七,虚增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量;

第八,使用未经授权的通讯工具开展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以及未按规定保存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记录。

4 月 28 日,上海银行就此次处罚事件进行回应称,本次处罚涉及的业务发生在 2019-2021 年期间,部分业务按办理的时间进行了追溯。

胜马财经了解到,银行追溯通常是指银行在客户的授权下对某一特定交易或账户进行查询、核实和调查的过程。

通常情况下,银行会对账户活动或交易历史进行追溯,以便检查或调查有关交易的任何问题,例如:某笔交易金额异常,账户被盗用等情况。

此次处罚涉及的时间跨度长达 2-3 年," 巧合 " 的是,2019-2021 年期间,上海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快递攀升,较上市后前三年的指标有明显背离走势。

根据东财 choice 数据显示,上海银行 2016-2018 年,不良贷款率分别为 1.17%、1.15%、1.14%,呈现不断优化的趋势,然而自 2019 年开始,不良率陆续从 1.16%、1.22%,一直到 2021 年底的 1.25%。

上海银行近期公布的 2022 年报和 2023 年一季报则显示,不良贷款率继续保持了 1.25%,虽然没有进一步升高,但依然处于上市以后的历史高位上。

与此同时,上海银行 2022 年年报显示,去年末的拨备覆盖率较 2021 年年末下降 9.52 个百分点至 291.61%。而在 2023 年一季报中,这一数据继续缩水,从 291.61% 下降至 286.84%,继续降低了 4.77 个百分点。

有趣的是,在拨备覆盖率指标的变化情况上面,与不良率相似,2019 年是上海银行这项指标的 " 分水岭 "。

可以说,自 2016 年上市后,上海银行在前三年里的风控工作是有明显成效的,不良率下降,拨备提升。而自 2019 年至今,上海银行的风险指标处在了下行周期中,尤其是拨备覆盖率,如果算是今年一季度,已经连续 4 年多时间在下滑。

上海银行 " 失去的三年 "

实际上,上海银行本次被重罚 9854.4 万元,并不是该行近年来唯一的千万级罚单。

2020 年 8 月,上海银行因内保外贷业务等 23 项违规被罚没 1652.16 万元。

2021 年 7 月,该行因个人贷款违规用于购房被罚 460 万元。上海银行近五年被罚没 1.46 亿元。

而从指标变动的区间来看,2019、2020、2021 年的上海银行承受着来自经营和资产质量方面的双重压力。不管是人还是企业,在高压之下的工作总会出现疏漏和掉以轻心,这或许可以解释巨额罚单来源的问题。

监管处罚之外,近三年里,上海银行消费者投诉量逐年上升。2020-2022 年,该行被投诉量分别为 510 件、829 件、885 件,在上海辖内中资法人银行投诉量排名分别为 2、1、1,已连续两年位列辖内中资法人银行首位。

投诉本身不是问题,任何服务行业都会面临投诉,但是投诉连续增多,这种增加的趋势能够说明问题。它本身说明了在服务过程中有超越行业共性那一部分的 " 额外瑕疵 " 存在。

业绩方面,上海银行的表现也不太理想。2022 年,上海银行实现营业收入 531.12 亿元,同比下降 5.54%,增速在 42 家 A 股银行中位列倒数第五。

实现归母净利润 222.8 亿元,同比增长 1.08%,增速在 A 股银行中位列倒数第六。

今年一季度,上海银行的营收继续下滑,营业收入同比减少 7.12%,位列倒数第五。

业绩下滑是综合实力下降的最终体现,曾经的上海银行和北京银行是银行业内公认的城商行前二,但是近年来,上海银行无论是规模、营收、净利润、不良率等指标都被江苏银行超越。

2022 年是上海银行正式丢掉城商行亚军宝座的一年,但是落后的原因,已经被写在了那失去的三年时间里。

化解风险是银行永恒话题

客观来说,上海银行被追赶和超越,也并非全部是自身问题,过去几年,经济下行,部分行业结构变化影响的绝不仅仅是个人的腰包,金融机构其实也是在默默抗压,负重前行。

但是银行业终究是经营风险的行业,在不同时期,不同技术手段,无论周期顺逆,防范化解风险都是个常谈常新的话题,这是行业宿命。

合规意识是银行稳健运行的内在要求,也是防范金融案件的基本前提,是每一个员工必须履行的职责,同时也是发生问题后,能够保障自己的切身利益的有力武器。

5 月 11 日,上海银行发布 5 月 10 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对于投资者问道:" 今年不良生成是否延续改善,如何看待零售领域结构性风险的影响?"

上海银行称,不良生成方面,今年将进一步加强前瞻性管理、分类管理、主动管理,力争不良生成延续改善势头。

展望 2023 年资产质量时,上海银行亦称,将重点管控不良生成。对重点领域、行业等实施分类管理;对风险异动提前介入,主动干预;加大风险资产化解处置力度,优化处置结构。

但任何表决心总要落实到行动上才有意义,2023 年一季度,上海银行的风险指标并非捷报,连续持平的不良贷款率和接连下滑的拨备覆盖率,时刻在提醒上海银行,危险的时刻仍未走远。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