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太原8月14日电 题:田琰:攻坚克难敢于创新 助力企业提质增效降本
(资料图片)
新华社记者王怡静
“有机会就要抓住,不等待,不观望。”这是田琰对记者说的第一句话。
2012年从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工程与科学专业毕业后,面对山西建邦集团通才工贸有限公司伸出的橄榄枝,虽然背井离乡,但机遇来之不易,河北石家庄人田琰还是选择抓住它。
从轧材厂的技术员到车间主任,再到集团副总经理,田琰勇于攻坚克难敢于创新,助力企业提质增效降本。
“一线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轧钢,轧钢现场是最热的地方,钢筋在冷床表面的温度大概有七八百度。为了保证产品质量,我们必须贴近观察,有时下班后感觉脸都要脱一层皮。当时的一线工作环境粉尘油污多,工作服穿一小段时间就看不出原来的颜色了。”田琰说,一线工作虽然苦些,但这些实践让他很快对轧材工作有了全面认识。
田琰在车间。新华社记者王怡静 摄
田琰所在的轧材厂棒材生产线当时面临诸多瓶颈问题:质量上,波浪弯曲、力学性能不稳定问题凸显;产量上,月产量始终难以突破10万吨大关,生产效率较低。
面对这些问题,田琰刻苦钻研,认真向前辈们讨教经验,向其他先进企业学习,努力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积极为企业攻克难题出谋划策。
2014年初,田琰远赴德国巴登钢厂考察学习先进设备与技术,当年年底将设备与技术引进国内。设备安装调试使用期间,他每天认真观察,有时甚至连续几天吃住在现场。“我现在有个睡眠‘小习惯’,耳朵边有钢铁通过轧辊的声音时,反而睡得更香。”田琰笑着说。
在田琰与工友们的努力下,如今,钢筋弯曲度有了明显改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以及屈强比都达到400MPa级抗震钢筋要求,取得了质量上的突破。
任车间主任期间,田琰强抓内部管理,严明工艺纪律,多举措提升一线人员技能水平;他依旧深扎一线,指导和参与技术工作。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车间实现增产增收,产线月产量能够稳定在10万吨以上。
田琰深知要想实现量变必须依靠技术突破。于是,他积极“走出去”,向兄弟企业学习,鼓励工友们进行自主创新。
2017年,田琰主持进行了棒材线钢坯脱头轧制工艺的改造。此项改造全厂工艺、设备、电气自动化各方人员齐上阵,反复调试完善,最终实现轧制间隔时间缩短3秒。这短短的3秒,却让月产量提升了12000吨以上。该项技术配合田琰主导的其他创新改造,使得棒材线最高月产突破14万吨,产线效率提高40%以上。
2020年开始,田琰负责全公司的能源管理和生产组织工作。三年来,他驻扎现场,主持建设了一批省市级重点项目,助力企业提质、增效、降本的同时,采取多种措施实现节能降碳生产。
抓住人生路上的机遇、不怕基层一线的苦与累、不断进行学习与创新,是田琰一直奉行的人生信条。“钢铁越炼越‘精’,人也是越练越好。”田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