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商界 > 详情
当前时讯:4月CPI、PPI继续走弱,稳增长政策仍需发力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23-05-11 20:00:57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周潇枭 北京报道


(资料图)

5月1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4月物价数据。

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0.1%,环比下降0.1%。4月旅游等部分服务价格有所回升,但猪肉、鲜菜等价格回落,推动4月CPI同比涨幅继续回落,接近零增长。

4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3.6%,环比下降0.5%。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加上国内外需求总体偏弱,以及上年同期基数较高,是造成多数行业出厂价格负增长的主要原因。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表示,4月CPI同比上涨0.1%,PPI同比下降3.6%,都低于市场预期,物价在进一步下滑。当前,无论是物价,还是青年群体就业形势严峻,都显示出需求比较弱,经济增长低于潜在产出,需要关注对需求侧影响。过去三年更多靠信贷扩张,提高了债务负担,这会影响消费,当前需要发挥财政政策对提振消费的关键作用。 

CPI和PPI继续双双回落

4月CPI同比上涨0.1%,较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1%,较上月回升0.2个百分点。

从4月当月新增变化来看,服务业的加快恢复,带动了相关服务消费价格的回升。小长假期间出行需求增加,4月交通工具租赁费、飞机票、宾馆住宿和旅游价格均有上涨,环比涨幅在4.6%—8.1%之间。

但是,受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影响,4月国内汽油和柴油价格较上月下降1.7%。鲜菜和鲜果大量上市,4月价格较上月分别下降6.1%和0.7%;生猪产能充足,叠加消费淡季影响,猪肉价格环比下降3.8%。此外,4月多地商家降价促销,耐用消费品中的燃油小汽车、新能源小汽车和家用器具价格较上月均有所回落。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表示,4月份市场供应总体充足,消费需求逐步恢复。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4月环比上涨0.1%,由上月持平转为上涨;同比上涨0.7%,涨幅与上月相同。

4月PPI同比下降3.6%,较上月回落1.1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5%,较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相较之下,工业品价格回落状况更为普遍。前几年受欧美宽松货币政策影响,大宗商品维持高位;但是去年开始欧美逐渐收紧货币政策,全球经济增速向下,大宗商品价格受到冲击。

受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影响,4月国内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价格较上月下降2.3%,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较上月下降1.1%。钢材、水泥等行业供应整体充足,但需求不及预期,4月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较上月下降1.0%,水泥制造价格较上月下降0.1%。去年涨势较好的煤炭价格也在回落,由于煤炭产能继续释放,加之进口量仍较大,4月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同比下降9.3%,环比下降4.0%。

在主要行业出厂价格中,4月仅少数行业环比价格有所上涨。比如,4月化学纤维制造业较上月上涨1.1%,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较上月上涨0.2%。有色金属价格上涨,其中铜冶炼价格上涨0.3%,铝冶炼价格上涨0.1%。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由于去年基数作用,今年4、5月份物价是低点,下半年物价会有所回升,今年物价整体走势呈V字型。4月物价出现一些结构性变化,餐饮住宿旅游带动相关服务价格走高。但是,受地缘冲突、全球加息应对通胀等影响,全球总需求在回落,大宗商品价格向下,中国也存在需求不足的问题,这些综合作用下物价回落幅度更大。

北京腾景数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经济预测部总经理崔煜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CPI和PPI价格低迷的主逻辑,还要追踪到国内宏观经济状况。近期,服务业相较于工业表现更为亮眼,但是服务业也仅是相较疫情期间恢复明显,真正恢复到能明显拉动整体宏观经济,目前来看仍有差距。工业整体表现不突出,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汽车制造业不温不火。大宗商品价格整体低迷,像黑色金属链条价格自4月起持续低迷,一方面受成本端铁矿石和焦煤焦炭价格压制,另一方面在于工业企业需求尚未兑现,无法支撑价格上行。

经济尚在恢复仍需政策发力

近几个月,CPI和PPI的走低,引发市场对于通缩的担忧。但是,中国经济当前的确在稳步恢复。

除了接触型服务业在加快恢复并带动价格回升外,出行加快恢复同样带动汽柴油消费量的回升,但受国际原油价格输入因素影响汽柴油价格在4月有所回落。也就是说,当前PPI持续走低,有国际输入因素。

今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整体在震荡,以布伦特原油为例,4月中旬最高升至87美元/桶,3月中旬最低降至72美元/桶,5月10日最新价格为76美元/桶。若拉长时间轴来看,疫情三年国际原油价格在大幅波动,今年以来这样的震荡属于小幅震荡。受国际原油价格传导影响,4月我国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同比下降16.3%,环比上涨0.5%。但是,随着国内需求的恢复,我国成品油消费其实在显著回升。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1-3月份我国成品油表观消费量同比上涨23.2%。

正如4月28日政治局会议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定调,经济增长好于预期,市场需求逐步恢复,经济发展呈现回升向好态势。但是,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好转主要是恢复性的,内生动力还不强,需求仍然不足。

4月11日,在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共同举办的“亚太经济地区展望”发布会上,IMF 亚洲及太平洋部主任克里希纳·斯里尼瓦桑表示,IMF最新预测将今年中国经济增速上调0.8个百分点至5.2%,将亚太地区增长率提高到4.6%。亚太地区将成为2023年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其最主要的推动力来自中国经济快速复苏和印度经济增长保持韧性。中国经济当前在逐步恢复,不存在通货紧缩的风险,全年CPI涨幅可能在2%左右。

从4月已经公布的部分宏观数据来看,也呈现分化的态势。1-4月我国出口以人民币计价同比增长10.6%,好于外界预期。但是,4月PMI录得49.2%,低于景气区间,显示4月制造业生产活动较上月有所走弱。

罗志恒表示,当前经济数据有所分化,显示出经济尚处于恢复进程中,还没有回到正常轨道。随着经济持续恢复,以及政策发力,市场预期有望逐渐好转。不过,今年出口还是有很大不确定性,因为全球经济在收缩,我国出口部门也会受到影响。价格的回落,还会影响制造业企业利润,进而影响企业投资意愿。当前,仍需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持续发力。

CF40成员、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表示,当前中国通胀低迷,反映出需求恢复不足。消费在加快恢复,但是只回到了2019年的水平。服务业是创造就业的主力军,当前服务业的恢复还没有填补上过去三年欠下来的新增就业份额。当前各地引进的重大项目多聚焦在新能源、芯片等高端制造业领域,政策层面应该支持服务业更好发展,因为服务业能创造更多就业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