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舒晓婷 北京报道
当地时间8月21日,距离美国一个多世纪以来最严重的野火发生10余天后,美国总统拜登抵达毛伊岛,对幸存者说:“整个国家‘与你们一起哀悼’”。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据美国政府方面22日通报,自夏威夷州毛伊县野火发生两周以来,美国联邦调查局已记录超过1100人失踪,并且这一数字可能进一步上升。目前,已发现的115名死者中,只有27人确定身份。
弗吉尼亚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教授Venkataraman Lakshmi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书面采访时表示,火灾是由土壤和植被干燥引起的,火势蔓延得很快。其造成的影响将是生态系统被烧毁,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表示:“在过去20年里,气候变化,包括气温升高、干旱延长和大气干旱,是美国西部野火风险和范围增加的主要驱动因素。”
中国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合作研究部主任刘英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夏威夷火灾带来的警示在于,各国需要更加重视气候变化带来的冲击,从多元化资金支持、完善预警和应急机制等着力,促使全人类在应对气候危机方面更具韧性。
刘英补充,美国此前退出巴黎协定,其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领导力尚未恢复,用于气候危机的资金支持不足,在气候治理方面的贡献还有待提升。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公共政策与创新所所长、上海生态经济学会副会长于宏源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飓风、洪水和野火等极端天气事件可能会对基础设施造成重大损害,对沿海地区的道路、建筑、工业设施等基础设施的破坏日益加大。同时,极端天气带来粮食价格上涨以及粮食供应链波动,影响全球供应链与产业链,冲击全球大宗商品运输,导致各行业价格波动和供应短缺。
“鉴于极端天气事件日益频繁,对于各国而言,建设更具韧性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发展气候友好型经济至关重要。”于宏源说。
重建夏威夷野火重灾区拉海纳需数年
美国总统拜登8月21日抵达夏威夷视察灾情。
这距离毛伊岛野火发生已经有10余天。拜登政府面临国内外美国联邦政府灾情应对迟缓的批评。
美国白宫21日宣布,拜登已任命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地区负责人鲍勃·芬顿(Bob Fenton)担任毛伊岛山火的联邦首席应对协调员,确保他的政府中有人负责长期的恢复工作。重建拉海纳需要数年时间,那里几乎所有的建筑都被摧毁了。
据穆迪公司(Moody 's RMS)8月22日估计,夏威夷毛伊岛的灾难性野火造成了40亿美元至6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这数十亿美元的估计损失还没有考虑到大火对夏威夷GDP的影响、政府应对灾难的支出,以及火灾的社会成本。
美国白宫8月15日称,自毛伊岛发生可怕的大火以来,数十个联邦部门和机构,包括国土安全部(通过联邦应急管理局和海岸警卫队)、国防部(通过海军和陆军)、卫生与公众服务部、美国林务局和小企业管理局,一直在与州和地方合作伙伴一道,在实地评估持续的需求,并提供资源和人员,以支持救灾工作。
美国联邦应急管理局局长迪恩·克里斯韦尔(Deanne Criswell)说,美国政府已向大约8000个受灾家庭发放了850多万美元的援助,其中包括360万美元的租房援助。
夏威夷野火发生原因何在
8月8日晚开始的夏威夷野火的原因尚未确定。
在8月10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夏威夷州州长乔什·格林(Josh Green )表示,此次野火是该州历史上“最大的自然灾害”。 格林表示:“我们以前从未经历过像这样影响城市的野火。”他补充说,气候变化的挑战正给夏威夷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
据悉,气候变化加剧了炎热和干燥,这使得火灾蔓延得更快、燃烧得更长、肆虐得更猛烈。更热的天气也会消耗植被中的水分,将其转化为有助于火灾蔓延的干燥燃料。
据美国干旱监测机构称,毛伊岛东南部整个夏天都在经历中度到严重的干旱。
根据美国国家气象局的数据,8月7日至8月9日,毛伊县的大风风速达到每小时67英里(每小时108公里)。该机构8月4日曾指出,飓风“多拉”,加上干旱,将造成危险的火灾天气条件。
美国国会图书馆(Library of Congress)称,毛伊岛野火是自1918年10月的克洛凯大火(Cloquet Fire)以来最致命的一次。当时,铁路火花引发的野火肆虐了四天多,摧毁了明尼苏达州北部。
毛伊县官员称,截至8月21日,至少有115人在火灾中丧生,还有800多人失踪。
8月17日,毛伊岛紧急事务管理局局长赫尔曼·安达亚(Herman Andaya)辞职。有分析称,这是由于外界对他未能在大火席卷毛伊岛时启动警报的批评不断升级。
应对气候危机任重道远
美国联邦应急管理协会(FEMA)将野火定义为“在森林、草地或草原等自然区域发生的意外、不必要的火灾”。
根据美国联邦政府的国家气候评估(National climate Assessment)和国家机构间消防中心(National Interagency Fire Center)的数据,从上世纪80年代到现在,伴随全球变暖导致气候更加干燥,美国各地被野火烧毁的面积增加了两倍左右。
包括野火在内的各类气候灾害愈加凸显推进气候治理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于宏源表示,2009年,美国奥巴马政府将气候治理作为与世界大国开展合作的优先议题,强调“大国共治”的重要性。自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之后,国际社会步入“大国共治”的新型全球气候治理模式,开始强调所有国家共同减排。当前,以中美为代表的大国在气候领导力、1.5℃温控目标、温室气体排放监管、气候资金来源等方面的分歧不断扩大,大国间气候治理合作停滞。
在气候资金方面,发达国家在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承诺,在2020年前每年向气候脆弱性国家提供1000亿美元的气候融资。此承诺至今尚未兑现。
于宏源建议,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应积极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利益,同时提升自身的气候韧性和制度性领导力,妥善应对“南北分治”的新局面和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