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商界 > 详情
21深度丨三年持有期基金“破功” 时间还是朋友吗?_天天观点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23-06-20 17:54:48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域  深圳报道

2020年,持有期基金迎来成立小高峰,“三年持有期基金,做时间的朋友”、“三年,给价值一些时间”等营销话术也在基金销售市场上风行一时。

2023年,这批三年持有期基金产品封闭期陆续结束,但投资者却没能成为时间的朋友。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Wind数据显示,近三年,带有持有期的基金中,超70%的产品取得负收益,截至6月19日,东方红启兴三年持有A、东方红启瑞三年持有A、工银圆丰三年持有等五只基金成立以来净值回撤超30%。

还有多只成立于2020年的三年持有期基金收益告“负”,这也就意味着,在过去三年,投资者“拿住了”一只持有期基金,不盲目追涨杀跌,但仍然有超七成概率亏损,最惨的甚至净值下跌三成。

中性工具三年期产品为何失效?用产品的形式来约束投资行为,这个方向还正确么?

对此,多位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的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现阶段三年持有期产品陷入了“不封闭,守不住”与“封闭了,时间又不够”悖论的原因是产品没有形成闭环,也就是没有在产品封闭期盈利阶段分红,如果持续分红,投资者整体收益不会太差。另一方面是三年持有期基金产品内部收益也有差异,因此持有期基金如何管理也是问题的关键。

部分三年持有期基金成立以来回报情况(数据来源:Wind)

昔日爆款

2020年6月15日,易方达优质企业三年持有发行当日即获投资者350亿元的认购,成为一日售罄的爆款基金。最终公告显示,易方达优质企业三年持有首次募集规模上限为 80 亿元(不包括募集期利息)。

根据统计,该基金累计有效认购申请金额(不包括募集期利息)已超过本次募集规模上限80亿元,基金管理人将对2020年6月15日有效认购申请采用“末日比例确认”的原则予以部分确认。

据介绍,该基金的投资者自基金合同生效日或申购、转换转入确认日起三年内不得赎回或转换转出,这种设计是为了帮助持有人避免因追涨杀跌导致赚了净值不赚收益。

彼时,这一模式的基金得到了投资者认可,类似爆款基金也不断出现。兴证全球、易方达、工银瑞信和嘉实等多个基金大厂都发行了相关产品。

同一年7月20日,由嘉实基金明星基金经理归凯管理的嘉实远见精选两年持有期混合型基金正式开始发行,在发行当天便已达到规模上限80亿,提前结束募集。

2021年1月11日,由工银瑞信明星基金管理人袁芳掌舵的工银圆丰三年持有期混合首发,募集上限为80亿元。根据工银瑞信公告,该基金原定募集截止日为1月15日,不过1月11日募集金额已满足提前结束募集条件,启动比例配售。

在市场看来,“持有期模式”有利于从基金产品设计源头上,用纪律性的手段帮持有人避免追涨杀跌,同时也能让基金经理有一个相对更为良好的投资运作环境,投资运作更从容。

据蚂蚁财富的数据显示,投资者不理性的理财行为,可能“磨损”掉近一半的收益率。比如,2020年基民持有的权益类基金平均产品收益率达27.8%,但因“追涨杀跌”、“频繁交易”等不合理行为,基民最终平均收益仅为15.7%,而“懒型”基民的收益,与基金产品收益最接近。

中欧基金在分析用户行为特征后发现也证实了上述观点,也就是盈利用户大多开通了定投服务,更偏向于具有持有期、低波动的产品,长期持有的特征较为明显,且懂得分散投资;亏损用户的典型行为特征则与前者相反,多数未开通定投服务,更偏好高波动、赛道型产品,交易较频繁,持有产品不够分散。

为此,持有期产品的运作模式,被视为可以协助持有人避免因追涨杀跌导致赚了净值不赚收益的情形,有持有期产品的投资人表示,“相信资本市场,也认可公司和基金经理的投资管理能力,因此愿意以一个长远的时间周期和维度去看待市场。”

业绩滑铁卢 

遗憾的是,高位募集的持有期基金没能成为时间的朋友,反而集体迎来了业绩的滑铁卢。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了2020年以来成立的带有两年和三年持有期的基金,并排除FOF(基金中基金),共统计出95只(不同份额合并)带有持有期的基金。截至6月19日,有75只基金收益为负,占比超过70%。

其中,亏损超过30%的有广发创新医疗两年持有A、嘉实优质核心两年持有A、银华富饶精选三年持有、东方红启兴三年持有A、东方红启瑞三年持有A、工银圆丰三年持有和嘉实时代先锋三年持有A。

与产品成立初所宣传的“给价值一些时间”,实践基金经理的长期价值投资理念,力争解决“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 等口号大相径庭。

2018年,第一只持有期主动权益基金成立。2020年至2022年,持有期产品迎来成立高峰期。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2020年以前全市场仅有37只持有期基金产品,随后此类产品迈入快速发展期,2020年全年,市场增加持有期基金产品187只,而2021年、2022年市场分别增加411只、309只产品。

不难看出,这些亏损的持有期产品大多发行在2020年以来的牛市高位。有业内人士透露,因为投资者自基金合同生效日或申购、转换转入确认日起持有期内不得赎回或转换转出的这种设计,在协助持有人避免因追涨杀跌同时,也同样帮公募机构和渠道实现了锁定期的数倍管理费与尾佣,从而促使基金公司选择高位的产品布局时点。

此外,持有期基金的发行难度更高,如果要发行持有期基金,顶流基金经理成为了渠道关注的重点。于是,渠道机构、基金管理人、明星基金经理一起联合造势推大持有期产品规模,2020年至2021年期间,全市场累计发行三年期权益产品合计吸金超过千亿元。

多重反思

面对持有期基金业绩欠佳的尴尬局面,基煜基金认为,一方面,是因为部分基金公司在市场行情较好时集中发行基金,起点较高,扛不住大盘走低的趋势。

另一方面,众多基金公司乘上持有期基金发行的顺风车,然而部分公司较小的投研团队难以发挥长期投资的优势,若基金经理没有穿越牛熊的经验,可能会导致操作失误,业绩不佳。

不过,同期成立、业绩表现较好的持有期基金也不在少数。有公募基金人士认为,业绩主要还是和基金经理的持仓思路有关,也就是问题的关键是持有期基金的管理。

此外,还有一部分原因是没有形成闭环,也就是现阶段三年持有期产品陷入了“不封闭,守不住”与“封闭了,时间又不够”悖论,是没有改善投资者的持有体验,没有在产品封闭期有盈利阶段分红,如果持续分红,投资者整体收益不会太差。但是用产品的形式来约束投资行为的方向是正确的。

比如,张坤掌管的易方达优质企业三年在开放赎回日的单位净值为1.0213元,这也意味着选择开放日赎回的持有人可以保本甚至略有盈利退出。但是,在持有期内,该基金单位净值最高一度上涨68% ,如果在产品封闭期有盈利阶段分红,那么投资人的持有体验会更好。

在基煜基金看来,优化持有期基金对于基金公司研判市场长期走势有着较高的要求,较长的持有期需要公司为基金产品配备经历过牛熊考验的基金经理。对于投资者而言,基金长期持有是建立在市场位置不高的情况下的,基金公司更应该避免在高位布局持有期产品。另外,基金公司可以赋予基金更高的流动性以改善持有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