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产经 > 详情
报道:大漠深处,有个“90后夫妻警务室”

来源人民网   2023-06-17 14:54:33

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出发,一路向北,繁华热闹的城镇渐渐远去,稀疏的骆驼刺在大漠中若隐若现。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银根苏木,位于距巴彦浩特镇近300公里的沙海深处。初夏时节,这里的最大风力仍可达9级。

沙粒打在内蒙古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阿拉善边境管理支队银根边境派出所民警徐乃超的脸上。他裹紧大衣,顶着狂风加固立在警务室西北角的网络信号放大器,防止周边因放大器出现故障断网。

2022年2月,阿拉善边境管理支队在银根苏木边境地区组建抵边警务室,徐乃超第一个报名。这名边防老兵,2008年入伍后一直戍守在内蒙古西部大漠边境。2019年初,公安边防部队改革,退出现役的徐乃超选择留在边境一线工作。

徐乃超的妻子李文娜,曾是阿拉善左旗公安局指挥中心辅警,如今跟随丈夫一起守在这个遥远的“戍边夫妻警务室”。夫妻俩担负着阿拉善左旗银根苏木3145平方公里边境管理区和103公里边境线的边境管理和治安管控任务。

今年5月,徐乃超荣获第27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其实,我就是一名普通的移民管理警察,我做的都是最普通、最基层的边境管理工作。”徐乃超说。

青春不悔,扎根边关

徐乃超是名90后,但戍守边关15年里大漠风沙的吹打,让他看上去比同龄人更大一些。

除了肆虐的风沙,徐乃超的军旅生涯中还有过一段特殊的历练。2014年,中国第二支赴利比里亚维和警察防暴队组建,徐乃超主动请缨,“我知道去利比里亚要面对什么,但我愿意为和平出征。”

9个月的时间里,徐乃超和战友们在遥远的西非完成了定点驻守、联合巡逻、空中侦察等重要任务,处置了多起突发事件。1枚联合国和平勋章和1枚中国维和警察荣誉章,成为徐乃超在异国他乡履行和平使命的见证。

2019年,伴随公安边防部队改革,徐乃超脱下“橄榄绿”,穿上“藏青蓝”。原本可以带着荣誉回家乡呼和浩特安置的徐乃超,怀着对第二故乡阿拉善的热爱,成为阿拉善边境管理支队的一名移民管理警察。

2022年初,得知支队计划在银根苏木边境地区组建抵边警务室,徐乃超报了名。担心新婚妻子李文娜不同意,辗转反侧间,他给妻子发去一条长长的微信。

那是两人婚后妻子第一次没有及时回复信息。整整一个晚上,徐乃超觉得像一个世纪般漫长。第二天一大早,李文娜打来电话:“你问问队里,能不能打申请,咱俩一起去!”

“他守边,我守他。他在哪里,哪里就是家。”李文娜不是没有顾虑过父母的身体和戈壁的荒凉,但婚后的聚少离多让她选择陪伴在丈夫身边,“这样我们再也不用两地分居了。”

不久后,内蒙古自治区首个“戍边夫妻警务室”在戈壁深处挂牌成立。

天边边的守护,心贴心的相伴

回想起刚来警务室那天的场景,李文娜记忆犹新——

从巴彦浩特镇驱车出发,一路上李文娜欣喜地憧憬着小家庭的未来。虽然预料到警务室条件艰苦,但能与丈夫相伴,李文娜很知足。

起初,路边还能看到零星的房屋。慢慢地,李文娜的眼前只有一片荒凉。

一路颠簸,沿着“搓板路”来到警务室,望着戈壁滩上那排砖房和周边稀疏的骆驼刺,自以为做足了心理准备的李文娜,还是哭了出来。

在丈夫的安慰下,李文娜抹掉眼泪,收拾好行李后,提出吃顿火锅庆祝值得纪念的一天。夫妻俩准备好食材放进锅里刚煮一会儿,整个警务室突然陷入一片黑暗。原来,警务室依靠太阳能发电,仅靠4组电池维持日常供电,电磁炉工作十几分钟就耗尽了电量。

夫妻俩只好点亮手电筒,用屋里仅存的一点煤气把食材煮熟。“火锅吃不成,换成麻辣烫也挺好。”李文娜无奈地笑着说。

五间砖房一口锅,两人一狗一台车,是“戍边夫妻警务室”的真实写照。吃水,要到20公里外的边防连队去拉;吃菜,要靠85公里外的派出所供给;通信,要靠信号扩大器维持网络信号……夜里风沙大的时候,夫妻俩戴着口罩才能睡觉,刺骨的寒风从门缝、窗缝往里灌。

“银根边境派出所辖区面积大,处置警情距离太远,所以上级成立了戍边警务室。边境无小事,这里离边境线直线距离只有7公里,出现情况我们能第一时间赶到。所以,条件虽然苦了点,但作为基层民警,守在这里是职责所在。”徐乃超说,“戍边工作我不来干,也会有其他人来。那么多前辈都能坚守祖国边疆,我这么年轻,贡献点力量是应该的。”

然而,徐乃超还是觉得对妻子有亏欠。警务室成立第13天,恰逢李文娜的生日。徐乃超这个妻子眼中的“钢铁直男”,专程驱车几百公里给她买了一个生日蛋糕,为妻子过了回生日。满心感动的李文娜,那天修改了自己朋友圈的签名——

“戍边夫妻警务室——革命战友、恩爱夫妻”。

谁对群众好,群众和谁亲

每天清晨升完国旗,徐乃超夫妇都要清理前一晚院子里积起来的厚厚沙土,检查风光互补发电设备和信号放大器,然后走访辖区内牧民。

方圆30余公里,8户27名牧民,“走访一趟要一天”。警务室成立不久,徐乃超很快熟悉了8户牧民家的具体位置。对夫妻俩来说,这些牧民群众是守边的“堡垒”和移动的“哨兵”。更重要的是,他们是夫妻俩最近的邻居和最亲的“家人”。

警务室成立之初,牧民们闻声而来,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欢迎夫妻俩。怕两人夜里着凉,恩图格日勒送来柴火;怕警务室没有水吃,胡日岱送来一车饮用水;怕他们吃不上饭,胡日查把饺子包好后送到警务室……淳朴的牧民们竭尽所能,帮助这对戍边民警夫妻在戈壁滩扎下根。

“谁对群众好,群众和谁亲。”李文娜日记中的这句话,道出了夫妻俩的心声。

警务室辖区人虽少,事不少。每年春夏季节,戈壁滩上的肉苁蓉等野生中药材吸引外来人员偷挖盗采。由于地处边境一线,流动人员也给边境管控带来不小压力。“在这里,靠我们两口子远远不够。我们与边防连队、司法所、村委会等签订联勤联建协议,建了4个群防群治组织,发动边民群众共同参与边疆治理。”徐乃超说。

不过,警务室的日常工作,多是帮着处理牧民群众的家长里短。浇树、喂羊、剪驼绒、送药……从语言不通到能听懂关键字,进步很快的夫妇俩也从“外来客”变成牧民群众的“贴心人”。

辖区牧民焦多文与妻子靠养羊为生。由于年事渐高,儿女常年不在身边,家中积攒的许多重活愁坏了老两口。得知这一情况后,徐乃超夫妇与老两口结成帮扶对子,定期上门帮他们喂羊、清理羊圈。

年逾古稀的敖云高娃患有老年慢性疾病,需要经常做理疗。徐乃超主动向上级申请成立便民卫生室,配备了一批理疗设备和常备药品,医学护理专业毕业的李文娜帮助敖云高娃进行康复理疗,让她的病情有了很大缓解。

最近一段时间,李文娜在阿拉善左旗待产。“孩子出生后,文娜还会回来。”徐乃超和妻子还有更多的规划,“目前这里已经开了超市,还设立了快递投放点,我们再想想如何让群众生活更方便……”

夫妻俩的心愿,是让辖区牧民群众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解放军报记者 刘宝瑞 通讯员 旷 靖 伊毕格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