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缴翼飞 北京报道 6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最新数据,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3.5%。从两年平均增速看,5月份比4月份加快0.8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边际改善;从累计增速看,1—5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与1—4月份持平。
从三大门类看,1—5月份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0%,比1—4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9%,加快0.2个百分点;采矿业增长1.7%,回落0.7个百分点。
(相关资料图)
受访专家表示,工业增加值2、3、4、5月份的累计同比分别增长2.4%、3.0%、3.6%、3.6%,呈持续恢复态势,但目前国内外市场需求仍然偏弱,并且低基数效应正在逐渐减弱,工业稳增长仍然面临一定压力。随着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措施接续发力,内需对生产的支撑或将逐步增强,预计上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将同比增长5%左右。
装备制造业贡献超七成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表示,5月份工业生产克服市场需求偏弱、价格下降的不利因素影响,总体上延续恢复态势。扣除上年同期基数升高的影响,两年平均的增速比上月有所加快。从环比看,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环比增长了0.63%,由上月的环比下降转为增长。
工业整体稳定增长的背后,是上下游生产明显分化的态势。5月份,41个大类行业中有21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620种产品中有339种产品产量同比增长。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目前内、外市场需求偏弱,工业生产的行业分化情况较为明显,尤其是钢铁、水泥、玻璃等行业处于房地产上游,受到的冲击较为明显,这也使得煤炭需求出现同比下降,整体经营效益承压。
具体来看,5月份,粗钢产量9012万吨,同比下降7.3%,钢材产量11847万吨,同比下降1.3%;水泥产量19638万吨,下降0.4%。
兰格钢铁研究中心主任王国清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国内钢材市场处于传统的需求旺季向淡季转换过程,由于国内钢铁生产企业的亏损压力相对较大,生产节奏呈现明显放缓之势,5月份国内钢铁产量已经呈现高位下滑的态势。而随着6月份北方高温和南方雨季的到来,天气对于项目施工的影响将逐步增大,将对建筑钢材需求产生明显的影响。此外,制造业订单类指数继续小幅回落,反映市场需求收缩的问题仍然突出,对于制造业用钢需求来说,后期或面临较大的下滑压力。
不过,装备制造业支撑作用明显。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5月份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明显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超过七成。其中,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3.8%和15.4%。
此外,5月份汽车产量为230.7万辆,增长17.3%,其中新能源汽车67.5万辆,增长43.6%,也带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充电桩等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229.0%、63.8%。
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看来,虽然汽车产业自4月以来有所好转,但市场仍处于缓慢恢复阶段,汽车行业经济运行依然面临较大压力,行业企业效益水平处于低位。从目前看,需要进一步恢复和扩大需求,综合施策加快释放消费潜力,推动行业平稳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工信部、发改委、商务部等五部委已于6月15日正式印发文件,将组织开展2023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首站活动将在6月16日正式启动。
据21世纪经济报道不完全统计,理想、极狐、欧拉、大通、比亚迪、起亚、荣威等近50个新能源汽车品牌已经陆续公布今年参加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的车型及优惠方案,包括现金立减、限时补贴、直销优惠价、新车礼包等优惠,各地也推出购车消费券助力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从而进一步拉动内需。
“新能源汽车下乡是一项长期活动、系统工程。”中汽协副总工程师许海东表示,下一步,需要政府、车企、电网等多方面形成合力,不断发掘经济潜力,拓展市场空间。
下阶段生产仍有压力
究其根本,需求不足仍是当前工业恢复的关键制约因素。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5月份,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6.6%,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1903亿元,同比名义下降5.0%。
周茂华表示,目前部分制造业企业处于去库存尾声,因此工业产销率相对低迷,影响工业产出。但随着稳增长政策的落实以及新政策接续,工业企业部门经营情况有望逐步改善,制造业整体逐步进入主动补库存阶段,有助于带动工业产销率回升。
“从下阶段看,工业生产仍然面临一定压力。主要是世界经济低迷,工业出口受阻,国内需求不足,工业品价格下降,部分工业行业生产低迷,企业经营困难较多,小微企业压力较大。”付凌晖表示,经过长期发展,我国工业体系完整,配套较为完善,适应市场需求变化能力稳步提升。当前市场压力较大,我国传统工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壮大都需要一定时间,企业调整转型仍较为艰难。但总的来看,未来趋势发展向好。
赛迪研究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运行研究室副主任张文会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随着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措施接续发力,内需对生产的支撑逐步增强,叠加去年低基数效应,二季度的工业增速将较一季度明显回升,上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将同比增长5%左右。
付凌晖进一步指出,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产业升级扎实推进,新动能较快成长,对工业生产支撑不断增强。尤其是我国高度重视制造业发展,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各项促进制造业发展政策措施逐步显效,将有利于工业持续健康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入夏以来,高温天气持续,多地用电量不断攀升,甚至创下用电负荷历史新高。电力稳定供给对于后续工业稳增长也存在着一定的潜在压力。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简称“中电联”)最新发布的电力消费情况显示,5月份全国全社会用电量722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4%。工业用电量488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1%,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为67.6%。
中电联方面表示,预计今年全国最高用电负荷13.7亿千瓦左右,比2022年增加8000万千瓦左右。若出现长时段大范围极端气候,全国最高用电负荷可能比2022年增加1亿千瓦左右。今年迎峰度夏期间,预计全国电力供需总体紧平衡。
国家发展改革委也在6月14日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各地区、各有关企业围绕能源生产、供应和使用各环节,扎实做好能源保供和能源转型发展各项工作,确保迎峰度夏能源电力平稳有序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