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6月13日,“2023爱鸟周自然笔记”活动在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湿地保护工作者、自然笔记专家分享研究成果,指导昭阳区百余名中小学教师零距离接触“中国最美湿地”,记录保护区的所见所感,做“候鸟迁飞通道”的绿色卫士。
此次活动以“保护全国候鸟迁飞通道”为主题,由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深圳市红树林湿地保护基金会、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等联合举办,通过理论讲解与实地记录相结合的方式,宣传普及候鸟保护知识,加强湿地保护宣传教育,提升公众湿地保护意识,更好地保护好大山包国际重要湿地和候鸟迁飞通道。
此次培训包括理论知识、自然观察、自然笔记创作实践等内容。自然笔记专家任众、全海燕,以及大山包保护区科普宣讲员郑远见分别为参训教师讲授了自然笔记的创作、保护区常见的野生鸟类等知识。在大海子湿地实训现场,授课专家与参训教师互动交流,大家分享自己的“自然名”,畅谈对自然、湿地、鸟类的认识,并按照培训任务要求,进行了湿地植物、动物观察,并现场创作自然笔记。
据了解,大山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际重要湿地位于昭通市昭阳区西部,是全球九条候鸟迁飞通道中的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通道的重要驿站,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的重要迁徙中转地和越冬栖息地,于2021年成为GEF迁飞保护网络项目在全国的四个示范保护区之一。目前,大山包保护区已记录到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2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28种,2022年11月黑颈鹤迁徙数量达历史最高峰值2260只。
云南网记者 沈迅 通讯员 虎彦群 蒋德玉 赵庆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