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商界 > 详情
陈锋: ESG与投资回报的关系将更加紧密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23-06-05 20:55:57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彭硕 北京报道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国际化,海外ESG评级机构逐渐加强了对A股的覆盖,并相继走进中国企业视线中。甚至开始逐步取代“CSR”(企业社会责任),成为了监管机构的披露要求和投资机构最重要的决策工具之一。

ESG评级的出现,较大程度地补充了基于传统的财务分析信息披露的不足,为企业展示自身环境保护、履行社会责任、内部治理能力等方面提供了更多窗口,且在相当一段时间内,ESG报告都将是企业在财务报表以外的最重要窗口之一。


(资料图片)

时至今日,ESG发展进行到哪一步了,又有哪些问题正待解决?

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了中国公司治理50人论坛专家成员、哈佛大学访问学者陈锋。

陈锋表示,ESG已成为全球趋势,在中国发展得也很迅猛,就信息披露而言,去年A股有400多家企业已经披露了ESG报告,这无疑是个巨大进步。但与此同时, ESG的价值并没得到完全有效发挥,尤其在“筛选投资标的”和“指引资金流向”两大方面效果不及预期,在真正融入公司治理层面还做得远远不够。未来随着这些问题的解决,ESG将成为投资者开展投资的重要抓手,二者之间关系也将更加紧密。

ESG为企业治理提供了更好抓手

ESG是一种关注企业环境、社会、治理绩效的投资理念和企业评价标准。具体来说,所谓ESG就是三个英文首字母的缩写:分别是Environment(E)、Social(S)和Governance(G)三个单词的开头字母,含义分别对应着环境、社会和治理。

ESG评级规则被引入我国候迅速生根发芽,如今正逐步取代CSR(企业社会责任)概念,成为国内主流的社会责任评级体系。

一个例证是:今年的年报季,沪深两市披露2022年ESG报告的上市企业有472家,这一数字较去年的146家增加了323.3%。

那么,ESG为何能够在中国蓬勃发展,其相对传统的CSR有哪些优点? 

据陈锋介绍,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系统研究可以追溯至世纪之初,当时中国刚刚入世,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发展过程中所伴随的各项环境和社会问题也时有出现,比如食品安全、环境保护、一些城市的劳工权益保障等方面。因此,在做好经济层面效益的同时,社会各界不断关注企业发展对社会、环境的影响,要求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呼声越来越高。

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发达国家的一些国际领先企业在CSR领域走了很多年,对其产业链上的国内企业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提出了一些明确要求,当时出现很多的验厂认证活动,国际企业要求产业链合作企业在环保、员工权益保护等设施上必须达到一定标准才能进入白名单,这也引起了广泛思考。

陈锋认为,某种意义上,CSR解决了What(什么是企业应该履行的社会责任)层面的问题,但无法解决“How to do”的问题。陈锋具体解释:“ESG的G(governance)提供了指导实践的抓手,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这也是上述国资委发布的两个社会责任指导文件中一直强调的将‘履行社会责任纳入公司治理’和‘社会责任融入企业运营’,从而实现有效融合的要义所在。

“目前来说,ESG的提法旗帜鲜明地提到了G(governance),切中了推动社会责任的关键,应该说更加科学,也更能够帮助我们去做推动企业社会责任发展。”陈锋解释。

ESG对于投资的意义应受到足够重视

除了价值和投资理念,ESG的另一个功能是作为评级标准。

相对于传统投资方法过度重视经济层面商业价值的定量评估,即强调从财务报表出发,根据定期的盈利增长和现金流情况进行预判进行投资。ESG则更加重视长期视角的包括定性定量层面的综合价值评价,不仅仅从企业经济层面,同时从企业的社会价值和环境影响等角度分析和评估,并且注重在治理维度考察企业内部决策管理体系以及对社会责任议题的考量,这种能够全面分析企业面临的风险和机遇,因此在判断公司是否长期投资价值上具有绝对优势。

因此,理论来说,ESG更加关注企业长期价值和综合价值,对于更偏向短期和经济价值的传统型投资方法来说是一种有效补充,理想情况下应该被投资者足够重视。

然而,有投资者认为,由于ESG指标与投资回报之间的关联性难以确定,ESG投资仍具有较大的使用局限性,因此给出结论:“ESG指标作为主要投资标准尚未形成潮流”。

那么,二者关联性究竟如何?

陈锋认为,在一个成熟的资本市场中,ESG指标与投资回报之间的关联性应该是比较强的。但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从三个层面因素可以给出解释。

第一,在一个相对成熟的比较市场上,如果ESG信息的披露比较全面,那么投资者通过其获取更加丰富、全面的信息帮助其做出投资决策。但目前,资本市场企业提供的ESG报告对企业自身信息的覆盖力度还远远不够,相关信息披露还不充分,还没有到能影响决策的地步。

其次,传统的财务型投资策略已经发展比较成熟,相关财务型指标已经量化,可以很快从指标数值中看出公司优劣。与之相比,由于ESG指标体系还存在需要完善的地方,同时ESG方面可供量化、标准化的信息太少,导致在货币量化方面如ESG净值和ESG市盈率的计算精确度需要提高。

第三,相对于直观的财务信息来说,ESG指标提供的可供“决策投资”的信息更加隐蔽,比如某餐饮企业出现食品安全问题,一旦舆论爆发,很可能阻断公司发展过程,但ESG报告中可能只是提供这个信息,但是如何判断背后蕴含着哪些风险和机遇,也是一个挑战,需要深入的综合分析。

陈锋认为,伴随以上问题的逐步解决,从ESG综合视角全面评估标的投资价值,可以更好地指导投资行为,ESG与投资决策之间关系也将更加紧密。

ESG框架体系仍有完善空间

陈锋认为,从目前来看,国内某些机构制定的ESG框架里,其指标和对应的评分体系已经比较完善,但仍有许多挑战需要解决。

一是相同指标下,不同行业之间如何进行评分比较的问题。

陈锋以特斯拉举例,早前,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曾公开炮轰“ESG是一个骗局”,其给出的论据是:在一些ESG评分体系下, 一些石油和天然气公司(比如埃克森美孚)获得的评分都高过特斯拉。

陈锋表示,这反映了目前市场上,ESG现有评价体系对于不同细分行业的相互衡量缺乏一套公允的标准。

“比如,涉及环境保护方面,金融行业和化工行业很多时候是难以同一维度简单直接比较的,化工行业天生带有‘高风险’、‘高污染’ 、‘高碳排’的原罪,如果简单进行比较,对于化工类的企业并不公平,难以反映出其努力和进步。更加科学的手段应该是,化工行业自己与内部的企业相比,比如说BP、艾克森美孚和中国石化类企业等进行对比,更容易判断谁是行业领先者。因此,各行业之间怎么比较,是采用绝对值,还是相对值?是一个重要挑战。”

二是,不同行业的指标适应性并不一致。

“不同行业之间,其社会责任实质性议题并不一致,其赋值和权重存在天壤之别”。陈锋继续以金融行业举例,按照碳排放指标来说,金融行业在碳排放议题上涉及不多,应该如何赋予分值?无论是赋予0,还是赋予所有行业的平均值,都不一定科学和公平,也无法体现其进步或退步。

“因此,哪些指标适合谁,或者怎么样去赋值?在这种赋值的基础上,如何实现行业之间的比较?这是ESG评价体系面临的两个挑战。”

三是,ESG评价体系如何真正融入公司治理的问题。

陈锋表示,ESG层面有很多传播和品牌方面的显而易见的工作,但是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大公司还是小公司,ESG融入公司内部治理体系的程度都还不够。

ESG融入公司治理涉及众多方面,首先就是决策机制,任何一项公司决策是否在董事会或经理层等层面认真研究 ESG或者CSR层面的相关内容?比如,某企业设立炼化工厂,其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无疑是一个重要议题,公众十分关注,在进行决策的时候,应予以深入研究讨论 。

其次就是管理体系有没有体现社会责任要求。“目前来看,ESG融入公司治理层面多流于形式,比如有企业设置首席责任官,但并没有将其职能和权责清晰化、制度化,造成空有职位而无实际职权,这样首席责任官自然难以履责,ESG管理要求自然也难以落地。”

再次就是企业日常运营中,一些实质性议题要真正得到关注,并实现良好绩效,比如职工权益,能否实现入职机会公平、能否实现公正晋升发展机会、能否实现绩效考核科学、能够消除性别歧视、有无职场霸凌、建设良好的工作氛围企业文化等等,都要在实践中获得良好绩效表现,并在ESG报告中有所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