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广东)算力产业大会暨首届中国算力网大会在韶关举行。会上,韶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邹振宇表示,韶关市将主动面向数字经济巨大蓝海,实施专项优惠政策,全力培育大数据全产业链,争取到2025年产值超800亿元,到2030年产值超2000亿元。
2022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曾联合印发通知,同意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等8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其中,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枢纽节点规划建设韶关数据中心集群。至此,“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韶关市也成为了“东数西算”的重要节点。
近5年来,韶关市GDP年均增长4.3%,传统产业正在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大数据等新兴产业方兴未艾。具体来看,韶关发展大数据产业有哪些优势?
(资料图片)
邹振宇表示,韶关年平均气温在18.8摄氏度到21.6摄氏度,全省最低;韶关市年发电装机容量851万千瓦,其中绿电占比51.4%,年发电量260亿度,富余90亿度,电源充足;韶关输配电价全省最低,大工业电价每度比珠三角地区低0.1387元,比东西两翼低0.05元。
对大数据产业来说,数据中心建好运营之后最大的成本就是电价,因为数据中心内需要布局大量空调进行制冷,数据的存储、传输和运算也需要耗电。因此,韶关在电力资源上的优势成为了其发展大数据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除此之外,韶关还有人才方面的优势。邹振宇表示,韶关拥有各类大中专职业院校18所,在校生达10万人,每年可输送毕业生3万人,韶关学院、广东松山学院等设立7个大数据技术专业,和华为、联想共建了粤北大数据产业学院,技能人才充足。
那么,韶关对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有怎样的规划?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同意粤港澳大湾区启动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的复函》,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枢纽节点建立韶关集群、边缘数据中心、西部国家节点三个层次的空间结构,可分别满足大湾区乃至全国各类算力需求。
邹振宇表示,为构建满足大湾区乃至全国各类算力需求,韶关集群将建设低时延类(时延小于20ms)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3000架标准机架以上),到2025年新建50万标准基架。
据介绍,韶关集群起步区位于韶关高新区,在浈江产业园、曲江开发区、莞韶城规划6277亩作为建设用地,形成“三点共建,协同发展”的空间布局,构建辐射华南乃至全国的实时算力中心,助力数字经济发展。
邹振宇称,打造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标杆数据中心集群是韶关集群在“东数西算”战略布局中的重要目标。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韶关正加快数据中心的建设,推进数据中心项目一期工程明年全部投产。同时,韶关也在加快建成“市区1毫秒,大湾区3毫秒,省内10毫秒,枢纽节点之间和主要省会城市20毫秒”的高速算力实验城。
邹振宇表示,韶关也在加快智算中心布局,创建华南智算新引擎,支持落地数据中心,发展智能算力,新建一批智能计算数据中心,鼓励算法开发企业入驻,引进设备制造企业,培育智能算力下游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