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商界 > 详情
全球百事通!任泽平:货币流通速度下降背后,有4点深层次原因值得重视

来源金融界   2023-05-22 14:59:58


(资料图)

金融界5月22日消息 知名经济学家任泽平发文称,全力拼经济需要金融先行。M2作为广义货币供应量,代表流通中的货币总量。2022年我国新增投放了28万亿M2,2023年一季度新投放了15万亿,但通胀数据低迷,消费、房地产呈现分化式复苏,部分人群对经济好转的感受不明显。

在他看来,当前正处于全力拼经济的“爬坡过坎”关键期,一个重要问题是“钱”去哪儿了?根据费雪方程式MV=PQ,高增的货币或是流向实际产出Q,或是流向物价或资产价格P。当前,尽管货币供应放量,但产出、物价指数等反应较为平淡,同时房地产、股市等大类资产价格没有明显提升,或许要把目光投向货币流通速度V。

任泽平指出,在经济学理论上,货币流通速度V与消费习惯和经济结构有关,一般假设V保持不变,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长期来看V受储蓄、资产价格、货币化程度、金融创新等因素影响逐渐下降。具体到近两年我国情况,自2022年以来货币大量沉淀于居民与企业定期存款账户,退出流通领域,导致货币流通速度下降。且居民与企业间的V、企业部门内的V均出现下降,表明居民部门的储蓄存款没有向企业部门存款顺畅转化,同时企业之间由固定资产投资主导的货币循环也有所放缓。

任泽平分析,货币流通速度下降背后,有4点深层次原因值得重视。

1)居民端:一是消费是收入的函数,收入预期与就业待改善;二是收入结构分化,边际消费倾向较高的群体资产负债表受损尚未修复,形成量预防式储蓄;三是居民杠杆率处于高位,加杠杆意愿弱

2)企业端:企业信心不足,特别是民营企业订单不足、盈利预期不足、对扩张保持观望,信贷红利无法兑现为投资扩张,沉淀在企业定期存款。

3)政府端:政府主导的基建投资是M2、信贷高增的重要支撑,但其本身商业周期长、资金占用量大,同时存在一定挤出效应。

4)金融机构端:非银存款大幅下降,市场上金融投资意愿较弱,货币交易需求下降,金融机构面对“资产荒”,存在资金空转,未能真正流入实体经济。

为顺利度过复苏“爬坡过坎”的关键期,将货币利好兑现为实体可持续增长,任泽平认为关键是坚持不懈全力拼经济,让居民敢花钱、让企业敢投资,提高货币流通速度。一是居民端亟需一揽子促消费政策的推出,稳定收入预期,促进储蓄转化为消费。二是企业端,提振民营经济信心,依托现代化产业体系,提高产品竞争力,带动总需求,盈利改善后回哺社会。三是发力新基建、新能源,兼顾短期扩大有效需求和长期扩大有效供给的重要抓手;四是促进财政转型,从土地财政转型股权财政,供给端加力发展新基建、新能源,推动高质量发展。

本文源自: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