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商界 > 详情
外资如何看待“中特估”、“八年一大牛”是否再现?南财记者专访瑞信分析师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23-05-15 16:52:38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周妙妙 深圳报道


(资料图)

“八年一大牛”传说下,2023年会是大牛年吗?“中特估”该如何布局?巴菲特减持比亚迪、基金经理砍仓下,新能源汽车还值得投入吗?弱周期下,“智能制造”中是否存在机会?

针对这些投资者关注较高的市场热点问题,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了瑞信中国证券研究主管及中国股票策略主管黄翔、瑞信亚太区汽车行业证券研究联席主管王斌以及瑞信工业分析师政晓琭。

黄翔认为,当前A股估值仍处于历史较低水平,上市公司盈利拐点将至有利于估值进一步修复;同时,政策方向及投资者预期仍在积极改善中,因此,瑞信对下半年A股市场仍谨慎乐观。

外资如何看待当前火热的“中特估”概念板块,“从中长期看,海外投资者期待‘中特估’所在的央企和国企释放更多基本面持续积极改善的信号。”黄翔认为。

海外投资者开始关注明年经济增长预期

“‘八年一大牛’的A股传说今年还会实现吗?”

对于记者这一追问,在近日瑞信举办的A股策略论坛上,黄翔表示,“目前还没有看到这一趋势,但市场期待宏观方面出现更加积极的变化。”

展望2023年A股市场走势及前景时,黄翔认为,当前,A股市场仍将维持目前资金博弈的状况,呈现板块轮动的结构性行情特征。 

经济复苏前景和预期主导市场情绪。从宏观方面分析,黄翔认为,由于去年的低基数效应,瑞信对今年二季度宏观表现较为乐观。然而,当前市场对经济复苏力度有多大等仍存疑虑。

“3~4月宏观数据显示,消费依然是亮点;但是投资、出口方面存在一定压力。尽管过去两个月出口增速高于市场预期,但从全球经济状况来看,今年出口对经济起到较大拉动作用较为困难。4月进口数据意外大幅下滑也显示出当前内需仍较为疲软。”黄翔分析,从海外市场看,美联储加息周期渐近尾声,当前市场依然在观望美国经济走向及下一步美联储政策是否转向。

瑞信认为,今年三、四季度的经济增长势头还需进一步确认,且海外投资者已经开始关注明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

黄翔认为,当前A股估值仍处于历史较低水平,上市公司盈利拐点将至有利于估值进一步修复;同时,政策方向及投资者预期仍在积极改善中,因此,瑞信对下半年A股市场仍谨慎乐观。

他认为,当前海外投资者仍相对谨慎,国内投资者则相对关注结构性机会。 

行业方面,瑞信从下至上的角度建议持续关注那些行业复苏确定性高、业绩兑现进度优异的板块,比如关注盈利动能较好(如消费,尤其是以服务业为主的部分子行业)、具有高分红率的行业。 此外,该公司相对看好业绩超预期的激光、石油和天然气、啤酒、保险和铁路设备等行业子板块。

外资如何看待投资“中特估”

外资如何看待当前火热的“中特估”概念板块?

黄翔从近期新加坡、吉隆坡等海外路演的亲身经历观察,“中特估”热已引起海外投资者关注。不过,从资金面的角度看,当前海外投资者持有仓位仍相对较低,参与度较低;而对政策相对敏感的南向资金是前一阶段行情的主要参与者。“尽管相关股票标的估值处于低位,但海外投资者对 ‘中特估’ 概念股的商业模式、盈利能力,以及资产负债表仍在观察。”

今年以来,“中特估”板块呈现加速轮动风格,从年初的三大电信运营商、“三桶油”和基建类等“中字头”板块受到资金追捧,再到近期“大象起舞”的银行股。

黄翔认为,上市公司回报能力和业绩持续增长能力是中长期投资者,尤其海外投资者关注的关键指标。他建议投资者应从中长期角度出发,关注那些依靠业绩驱动、基本面具有成长性,且分红比例较高的相关个股,即基本面有优良的业绩支撑,同时有能力提高分红比例的公司,如通讯、能源、保险等领域的相关优秀上市公司。

“光看高分红是不够的。”黄翔进一步分析,分红和回购虽然从技术层面上对股价有一定帮助,但不能从根本上去改变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投资者更应关注公司的基本面是否具备成长性。

“从中长期看,海外投资者期待‘中特估’所在的央企和国企释放更多基本面持续积极改善的信号”,黄翔建议投资者不宜短进短出,更应关注上市公司基本面分析、分红及业绩提升的能力。

关注新能源汽车出海、非电池零部件

“我对汽车行业还是相对比较谨慎的。”瑞信亚太区汽车行业证券研究联席主管王斌直言。

据他分析,对于汽车细分市场来看,预计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同比增长38%,燃油汽车销量同比下降29%,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将达到新高43%。而投资成长股时,渗透率是一个很重要的观察指标,高渗透率往往代表着低增长。

这也解释了作为成长股旗帜的新能源板块成为了基金经理在一季度卖出最多的板块以及巴菲特对比亚迪的多次减持。

资料显示,自2022年8月开始首次减持,伯克希尔哈撒韦已累计减持比亚迪H股约1.17亿股,减持比例已过半,累计套现超250亿港元。

即便对整个行业较为谨慎,王斌还是提出了自己较为看好的两块领域,一是新能源汽车出海提速,“目前有大量的公司在海外建工厂,造新能源汽车,所以我认为出口新能源汽车或在海外建新能源汽车工厂是一个新的增长点。”

二是非电池电动车零部件,如电池壳等。“每一款车的电池壳都是不一样的,它不具有可替换性,所以它的利润率会相对稳定,客户也是稳定的,一般而言,如果厂商已经跟某家公司谈好电池壳的设计,在几年之内是很难改变的。因此,我们相对喜欢电池壳这个子行业。相对于电池,它并不面临价格下跌的压力。”

跨越工业周期,关注智能装备下游行业

作为一个强周期市场,工业与经济周期强相关。“我们一直在‘静待花开’,工业设备制造业从2021年中到现在相对而言都处在一个逐步探底的过程中,而我们一直在等一个时间点。”瑞信工业分析师政晓琭表示。

“重新开放以来,我们通过与企业主包括一些下游的工业设备经销商交流发现,其实大家信心是恢复的,但是到4月份的话,PMI低于了市场预期。”

尽管存在周期影响,但中长期来看智能装备板块还是有跨越周期的结构性机会存在。

一是供应链安全,“目前在许多产业链中,以国央企为主导的企业都在主动寻找智能装备领域的一些民企谈合作,进而将本土化程度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相关数据显示,中国自动化市场中,中国品牌市占率为1/3,过去两年,受中国企业自身高研发投入及海外品牌供应链较紧缺等因素影响,中国品牌市占率提升进程非常快,平均每年提升2~3个百分点。”她指出。

二是制造业转型升级,她表示,随着制造业从人员密集型转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的利率也随之增加。毛利率水平的提升也反映了制造业企业的整个产业链中逐渐向更高附加值的方向去发展。

三是优秀企业出海。“近年来,我们已经培育了很多本土优秀的企业,并且已经有了很好的声誉。2023年,有不少这样的企业开始出海,现在这批企业在东南亚、南美、欧洲等市场其实都是有建厂的。”她表示。

“估值方面,经过二年回调,其实大多数公司都不算特别贵。所以,我们还是会在智能装备这个大范畴下寻求估值较合理、有滞后结构性增长机会的下游行业。”政晓琭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