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江月 上海报道5月11日,日本软银集团公布截至3月底的2022财年业绩。对科技产业的集中投资,令该公司旗下“愿景基金”在当年亏损398亿美元,创出有史以来的历史记录。
(资料图片)
软银集团首席财务官后藤芳光在业绩简报会上称,软银在2022年采取四招应对艰难市场行情,其中包括将持有超过20年的阿里巴巴股票清仓套现,对阿里巴巴的投资令软银合计获得9.7万亿日元收益(约合723.6亿美元)。
展望2023年,科技投资的行情有所转暖,年内软银将逐步恢复投资意愿,但“攻守”博弈依然将在十分谨慎的态度下进行。在本次业绩发布会上,该公司还阐述了对AI投资的看法,或成为未来投资的重要方向。
科技投资一年亏损398亿美元
在软银集团的业务版图中,科技投资占据大约一半规模。以愿景基金一期、二期为主的这块业务,在2022年拖累软银出现巨额亏损接近400亿美元。
2022财年里,软银集团全年营收6.57万亿日元(约488亿美元),同比增长5.6%;净亏损达到9701.4亿日元(72亿美元),较2021财年1.7万亿日元的亏损有所收窄。
这主要是受到了愿景基金的拖累。2022财年,愿景基金的投资亏损达到5.3万亿日元(折合约397.7亿美元),较2021年亏损3.6万亿日元大幅扩大。
软银集团成立于1981年,雏形是日籍韩裔人士孙正义进行电信、网络生意的贸易公司,时至今日已经成为一家拥有电信公司、半导体公司以及投资业务的混合产业综合企业。
软银集团在2017年5月成立愿景基金(Vision Fund),募资1000亿美元;2019年7月,二期成立,但募资规模不到540亿美元。连同2019年成立、成立规模大约在数十亿美元的拉美基金,上述1000多亿美元基金被投向互联网零售、教育、金融科技、医疗健康等领域,“科技感”是这三只基金的关注重点。
回到2022财年的报表,愿景基金遭遇重挫。仅在第一财务季度(4-6月),单季度亏损达到227.45亿美元。随后,在第二、三、四财务季度中,投资亏损分别为99.6亿美元、51.85亿美元、18.8亿美元。上述数字相加合计397.7亿美元。
事实上,愿景基金曾经给软银集团带来巨额盈利,在2021财年第一季度,也就是2021年6月底达到663.74亿美元。但时至2023年3月底,这三只基金却带来累计投资亏损85.24亿美元。
如果剖析具体亏损来源,可以看到二期基金盈利水平欠佳。一期基金一共向市场上投资了896亿美元,其中上市公司占307亿美元,非上市、未退出公司占349亿美元,已退出公司占240亿美元。截至2023年3月底,可以看到退出部分的价值已经上升至451亿美元,上市公司部分价值萎缩至206亿美元,而等待上市的公司价值大约为353亿美元,合计1010亿美元。换言之,经历近6年的运营后,一期基金的累计盈利是上述现值和成本的相减,为114亿美元。
然而,2019年成立的二期基金尽管在最初投出了502亿美元,但时至2023年3月末仅剩下319亿美元的价值,亏损达到183亿美元。
愿景基金通过两期投资,一共进行了400多笔投资,每一笔投资都需要具体的投资团队照看。虽然看似“鸡蛋分散在不同篮子里”,却过度集中于新经济和科技行业,导致在2022年的多种风险中抗压力不足。
四招挽救财务报表
那么,软银又是如何平衡集团财务报表,将集团净亏损额较前一年更压缩呢?在5月11日下午举行的业绩说明会上,软银集团首席财务官后藤芳光称,主要采取了四招应对艰难时局,包括精简业务、全面防守、套现和增强报表韧性。
第一,软银集团进行了精简业务,尤其是将对阿里巴巴的持股进行清仓式出售,套现4.6万亿日元(约343.1亿美元)。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4月监管申报文件显示,软银在一季度通过预付远期合约出售了价值约72亿美元的阿里股票,将对阿里的持仓降至只剩3.8%,远低于最高时的34%。去年,软银曾大手抛售了200多亿美元的阿里股票。
对阿里的持仓比例,也令软银在此前将阿里当作一家合并报表的子公司算在财务账目上,但如今没有这个必要了。关于这笔投资,后藤芳光特意强调,软银自从2000年入股阿里巴巴以来,投入仅74亿日元,但最终却套现9.7万亿日元,在超过20年的时间里获得了高达57%的IRR(内部回报率)。
第二,有鉴于糟糕的市场环境,软银在2022年喊出“全面防守”的口号。在行动上,自从在第一财季做出22亿美元投资后,软银随后几乎进入“静默”阶段,几乎暂停了投资。
第三,“变现”,也就是努力推动手中的公司上市,或出售股票。2022财年中,软银推动了Goto、delhivery、symbotic、getaround等四家公司上市,并通过出售Uber、DoorDash、Coupang、商汤、Paytm、Guardant、贝壳等公司的股票套现77亿美元。
第四是增强报表韧性,包括增加现金储备和降低负债率。据介绍,软银已将杠杆率(LTV)从上年度末的20.4%降低至11%,而令现金仓位从2.9万亿日元上升至5.1万亿日元。
“作为一家科技公司,大家担心债务对我们的影响。”后藤芳光直面了市场的担忧。事实上,自从2022年初美联储启动加息以来,高利息成本是推动新兴产业崩塌的主要原因之一,这包括导致相关债券跌价、融资成本上升等不利影响。
对此,后藤芳光强调,软银的债务在利率负担上是有所控制的。“我们有77%债务是固定利率的,另外只有14%是美元浮动息率,9%是日元浮动息率。”此外,他又强调:“随着加息,债券会跌价,我们会采取回购,同时我们目前没有积极的募资计划。”
2023年守为主攻为辅
回顾2022年,后藤芳光称其“不平凡”,因此软银采用了“完全防御”的策略。展望2023年,他透露了软银再次“进攻”的意愿,发力点将在AI带来的机遇上。
软银数据显示,在2023年,截至5月8日,纳斯达克和路透风险资本指数分别增长11.7%和12.2%。这反映科技投资出现了回暖。此外,VIX指数也下降到了16.8并趋于稳定。
然而,这家投资巨头是否认为回暖趋势将持续呢?答案是否定的。后藤芳光给出的看法是:“市场趋于冷静,但地缘危机仍让人担忧。”
几番谈及“攻”和“守”,后藤芳光一再强调目前的不确定性,用疑问句问道:“真的到了同时进行攻和守的阶段吗?”
唯有谈及AI革命时,他才松口表示,希望能继续在AI中抓住机遇,延续成立公司的初衷。“我们的初衷就是让人们通过信息革命获得幸福,如今,每个行业都被AI重新定义了。”后藤芳光称。
自从2022年11月出席第二财季业绩发布会后,软银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孙正义便从公众视线中消失,埋首于推动100%控股子公司Arm的上市。而在软银看来,人工智能时代,Arm所在的半导体行业就是重要的引擎。“早在2017年,孙正义就预测过有一天人们会用AI来分析数据和推理,到时候半导体会扮演重要角色。”后藤芳光称。
软银透露,Arm已经向美国上市监管机构以秘密方式递交了上市申请文件F-1。市场预计,软银会在市场转暖时择机推动Arm在纳斯达克市场上市。
“虽然有人还质疑,但AI已经来了。”后藤芳光称,他还称,正在观察AI超过人类智慧的那个“奇点”何时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