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近日,复旦大学联合腾讯微保发布《2023惠民保健康发展十问十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直面惠民保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有关功能定位、运营情况、发展趋势、社会价值等现实问题。
截至目前,超过80家保险公司运营共263款惠民保产品,保障覆盖2.98亿人次,其中,运营时间最长的惠民保项目已在深圳落地8年。
发展至今,多地惠民保项目已支持当地人民群众有效转移化解医疗费用负担,但在项目运营过程中也出现续保率承压、获得感不强、民众医疗保障仍有缺口等问题,也使得惠民保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备受业内关注。
惠民保究竟该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报告认为,惠民保本身定位为“补充”保障,在特定的免赔额之上进行比例赔付,是补充而非全覆盖。在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战略中,惠民保是介于基本医保与纯商业健康保险之间,将政府与市场融合的普惠型补充保险产品。
据报告所述,不同地区、不同产品和不同公司惠民保运营存在差别,我国大部分地区惠民保运营健康,但是部分地区也存在运营风险,惠民保的健康运营值得引起业内警惕与关注。
特别是,惠民保可持续发展有赖于政府、保险公司、第三方平台等各参与主体各方的有序合作和价值主张的实现。各参与主体“多赢”是惠民保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实现普惠性与人民性的前提下,兼顾与保障参与主体利益,维护惠民保可持续发展。
面对我国幅员辽阔,地区特征与差异明显的国情,报告认为,各地惠民保产品应该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基本医保保障程度和健康卫生水平设计相应产品,更好发挥惠民保功能作用,避免全国各地惠民保产品同质性。我国惠民保目前渐进扩面,地区发展不平衡,城市定制情况在全国范围内存在较大差异,此外,部分城市采用“一城多保”的产品策略利弊参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