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型消费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即时零售等新消费场景加速布局并保持发展势头,催生出商品分拣员、网约配送员、数字化运营师等大量新就业岗位。这给消费市场、零售产业带来明显影响,给就业市场带来新的变化,在促消费促就业方面的作用逐步显现。
“疫情发生以来,堂食、娱乐、旅游等线下消费增速放缓,但在客观上加速了即时零售等消费新业态新模式的推广和普及。”中国社科院数量所数字经济研究室主任蔡跃洲表示,即时零售不仅在抗疫过程中发挥了保民生的积极作用,还为众多消费群体包括中老年群体培养出线上消费习惯。
即时零售的兴起背后,还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我国人均GDP已经达到1.25万美元,全社会需求结构正在快速升级,人们对生活品质普遍有了更高追求。“特别是在一二线城市,职场人员往往收入高、生活节奏快,既有居家即时消费高质量商品的需求,也有相应的支付能力,从而为即时零售提供了巨大的潜在市场。”蔡跃洲认为,对于消费者而言,即时零售是“外卖点餐饮”到“外卖买一切”的自然延伸。
基于快速增长的规模,即时零售给零售产业带来了新机遇、提出了新要求。即时零售的出现将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后产生的大量潜在需求进行有效转化,有助于零售业整体销售规模的增长,也为传统社区便利小店转型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空间。“对于传统社区便利小店来说,要抓住即时零售兴起的重要机遇,加快自身的数字化转型,提高数字化运营能力。而这些对于经营者来说,意味着更多的数字化投入和人员数字素质的大幅提升。”蔡跃洲说。
值得关注的是,即时零售的兴起给就业市场也带来新的变化。
即时零售最大的特点就是由“即时”体现出的便利。而要更好地做到“即时”满足消费者需求,流通效率就需要得到全面提升。对于商户来说,需要接入即时零售平台,并做好采购、库存、销售、配送等环节的数字化改造,实现运营的数字化转型,并由此催生出包括商品分拣员、网约配送员、数字化运营师等新就业岗位。“另外,对于生鲜食品来说,还对冷链物流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会创造出更多技能型岗位。”蔡跃洲分析称。
此前,有观点认为零售行业是“低门槛”就业,但蔡跃洲认为,即时零售所催生的新型职业,对从业人员的技能有更高要求,往往需要经过更长时间的培训。另外,随着即时零售模式的持续渗透,即时需求的范围也会不断拓展,由实物商品拓展到本地服务,由此还会产生更多种类、具有特定专业技能要求的新就业岗位。
“从这种意义上说,即时零售以及即时本地服务所创造的新就业形态,不仅能提供数量可观的就业岗位,从而缓解社会整体的就业压力,更为重要的在于,这些具有专业技能门槛的新就业岗位,能够引导更多劳动人口学习并掌握特定技能。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就业质量,也有利于全社会人力资本的积累,进而增加我国经济发展的后劲。”蔡跃洲说。(班娟娟)